科创板“硬科技”含量纯度更高-z6尊龙app官方网站
■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无疑是近年来支持科技创新最重要、最有效的政策举措,这一市场较好发挥了撬动国家及社会资本、吸引优秀创业创新人才、促进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的作用
7月22日,科创板迎来开市4周年。4年来,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,从首批25家增加到目前的546家,同时在审企业133家,首发融资金额8582亿元,占同期a股ipo融资总额的42%,再融资金额近1355亿元,合计募资近万亿元,总市值已经从最初的不足万亿元提升到近7万亿元。
上市企业数量、营收净利质量、硬科技含量……开市4年来,这块中国资本市场“试验田”不断发生着积极的变化。这些变化,归根到底源自于一个不变——那就是坚守“硬科技”定位不变。
市场能级不断提升
数据显示,2022年,科创板上市公司营业收入、净利润分别突破1万亿元、1000亿元,最近3年营业收入、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30%、59%,居a股各板块之首,已成为我国“硬科技”企业上市首选地,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发展动能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板块“硬科技”含量纯度更高。2022年,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,同比增长28%,占营业收入比重16%,远高于其他市场板块。平均每家公司拥有30%研发人员、152项发明专利。
一批打破国外垄断、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、代表性企业、行业龙头企业在科创板上市,科创板产业集聚和示范效应进一步显现。
科创板行业分布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。集成电路领域上市101家,占同类a股公司的半壁江山。生物医药领域上市111家,成为美国、中国香港之外全球主要上市地。光伏、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领域,碳纤维、超导材料等新材料领域,以及工业机器人、轨道交通设备等高端装备领域,也集聚了一批特色企业。在科技部组织的56项“十四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,36家科创板公司参与了其中22项,覆盖基础科研、关键仪器、前沿材料等多个关键领域。
同时,科创板国际化程度稳步提升,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者开始参与到科创板市场中。截至2023年6月底,外资持有科创板股票流通市值的比例由2019年末的0.56%升至目前的3.6%。
市场人士指出,从推动资金、人才等资源向科创领域集聚发挥的作用能级看,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无疑是近年来支持科技创新最重要、最有效的政策举措,这一市场较好发挥了撬动国家及社会资本、吸引优秀创业创新人才、促进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的作用。
制度探索持续深入
在市场积极变化的背后,是科创板制度的持续优化升级。全面注册制落地后,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工作进一步优化。上交所在“放”的同时加大“管”的力度,通过审核问询、现场督导、自律监管等全链条监管,科创板审核注册环节共淘汰企业235家,淘汰率在29.5%左右,有效减少企业“带病申报,抢跑占位”。
“开门办审核”机制持续完善,科创板审核注册的标准、程序、内容、过程、结果全部向社会公开,上交所以“店小二”精神提升市场获得感。今年以来,上交所接待科创板申报前咨询沟通108次,较去年同期提升了86%;接待在审项目313次,平均每天接待企业2.6家,接听咨询电话超2.6万次。
科创板审核制度进化的同时,交易制度也在创新。2022年10月31日,科创板做市商机制正式推出。这是我国股票市场首次在竞价交易机制基础上引入这一制度,并形成混合交易新模式。业务启动以来,市场流动性、定价效率、活跃度都得到有效提升。截至2023年6月底,15家做市商已覆盖150只科创板股票,占科创板股票总数的28%。在做市商的参与下,市场因短期供需不平衡造成的波动减少,股票价格更加稳定。
指数生态正在形成
科创板开市4周年之际,上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推出上证科创板100指数,将与科创50指数共同构成上证科创板规模指数系列。两个指数样本合计总市值占科创板上市公司总市值的比例约65%。
近年来,科创板指数系列产品应用不断丰富。目前,上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已初步构建成以科创50指数为代表,覆盖宽基、主题、策略等多种类型的科创板指数体系,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科创领域。截至2023年6月底,境内外共有38只指数基金跟踪科创板指数系列,合计规模1171亿元。其中,科创50指数已成为跟踪产品规模排名第三的境内市场股票指数。至2023年6月底,科创50指数境内外产品规模已达到1081亿元,成为跟踪产品规模增长最快的指数。
下一步,上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将持续完善科创板指数体系,重点完善多层次宽基指数,并推出多维度细分主题策略指数,推动科创板相关etf产品开发,构建指数产品生态圈,便利投资者高效便捷地参与科创板投资。(记者 张杨)